江城足球网

图片

据考古资料记载,旧石器时代晚期,先民即在本县境内劳动、繁衍、生息。新石器时代,城北15公里处的牛河梁,“曾存在一个具有国家雏型的原始文明社会”。商代属孤竹国地。周初为燕国疆域,燕昭王十二年置右北平等郡,这里属右北平郡。

公元前221年,秦统一后,于今凌河乡安杖子村置县,名平刚,仍隶右北平郡。汉,公元前202年,右北平郡移至平刚,这里成为郡、县两级治所。东汉建武后,右北平郡治迁土垠(今河北丰润东南),本境为乌桓地。

三国,为魏地。

晋,初属鲜卑段部,后并入慕容部,先后为前燕、前秦、后燕和北燕地。

南北朝时期,归北魏、北齐所辖。

隋,隶辽西郡柳城县。

唐,隶营州柳城县,后为厍莫奚、契丹地。

辽,为榆州(领和众、永和二县)、潭州龙山县(喀左白塔子)地,隶中京道大定府。

金,属和众、龙山二县地,隶北京路。

元,为和众县、龙山县和惠州地,隶大宁路。

明,为营州左屯卫和中屯地,隶大宁都指挥使司(治所今宁城黑城子)。永乐(1403年)后,大宁都司南迁,此地被废弃。天顺(1457年)后,属兀良哈朵颜卫地。嘉靖二十五年(1546年),为蒙古达颜汗后裔各部所辖。崇祯八年(后金天聪九年,1635年),为喀喇沁左翼旗地,隶卓索图盟。

清,乾隆三年(1738年),于今凌源镇设塔子沟厅,隶直隶省。四十三年(1778年),撤厅置建昌县,隶承德府。光绪二十九年(1903年),隶朝阳府。

民国,民国3年(1914年),因与江西建昌府重名,依大凌河发源于本境,改称凌源县,隶热河特别区。民国17年(1928年),隶热河省。民国20年(1931年),划出部分区牌,建凌南设治局。民国22年(1933年),日军侵入,建立伪政权,隶伪热河省公署。民国26年(1937年),凌源、凌南合并为建昌县,治所迁至今建昌镇。民国29年(1940年)废县存旗,属伪喀喇沁左旗公署。民国34年(1945年)凌源光复后,建立县政府,隶属冀热辽区热东专署。民国35年(1946年)1月,国民党军进占县城,建立县政府。

1947年6月,凌源县城解放。1948年12月,热东专署被撤销,凌源县隶热河省。1956年1月,热河省撤销,凌源县划归辽宁省锦州区。1959年1月,隶辽宁省朝阳市。1992年2月14日,撤县设市,成立凌源市(县级市)仍隶属辽宁省朝阳市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(2020年7月28日更新)